
深圳3年發生建筑事故14起傷亡14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該如何保障?
來源:互聯網
高樓墜,深坑陷,工程建設多,市民路面行走“上下”為難。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在工礦商貿行業中僅次于煤礦等高危行業。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方面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春節前夕,除水務、交通外,深圳市共有在建工程1600多項(不含水務、交通),房屋建筑施工面積達8380萬平方米。如此之多的房建施工,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房屋建筑施工安全該如何保障?帶著這些問題,深晚記者進行了調查。
建筑工程施工過程復雜,對各環節把控不嚴將造成很大安全隱患。(資料圖片)深圳晚報記者 陸穎 攝
建筑施工事故
高處墜落等5種事故最常見
建筑施工因露天和高處作業多,生產流動性大,機械化程度低,工序復雜,并受自然氣候、人為因素等影響,成為安全事故的多發地帶。深晚記者從市住房和建設局了解到,近3年來,深圳市建筑施工累計發生事故14起,累計傷亡人數14人。
目前,建筑施工事故主要有高處墜落、物體打擊、坍塌、觸電、機械傷害等5種,其中高處墜落、觸電及坍塌占事故75%以上。這些事故多發于房屋工程和地鐵工程的主體工程和裝飾裝修階段。
據了解,市住房和建設局在光明新區“12·20”滑坡事故發生后,立即組織開展全市建設系統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重點對涉及邊坡、堆土、基坑及地下暗挖的在建工程和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進行排查,對其他在建工程也進行了地毯式的全面排查。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共檢查建筑工地1103個,出動監督執法人員3061人次,發現問題及安全隱患557處,截至目前已處理532處,其中重大隱患21處,已處理20處。
建筑施工隱患
施工“高、精、難、深”帶來安全隱患
為達到充分利用城市空間,建設超高層建筑正成為城市發展的趨勢。據了解,深圳在建的超過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有10座,運營中的有26座城市綜合體,建筑面積達500萬平方米。據了解,在建工程特別是軌道交通工程毗鄰或穿越城市建成區,深圳地質條件復雜、建筑密度高,地下管網縱橫交錯,一旦施工不當,極易引起路面塌陷、管道破裂、周邊房屋沉降和開裂等事故。
羅湖區春風路因施工,部分道路臨時封閉,記者在現場發現,工地豎起長長的施工防護墻,墻內的路面經多日下雨,積累了不少泥水,路人們要走過十字路口,需沿著圍墻行走。行人通道由臨時的鐵柵欄隔開,旁邊行駛著穿梭的車輛。
另外,深圳市的軌道交通建設也進入高峰期。這些“高、精、難、深”的建筑工程建設過程復雜,需要施工方進行嚴格精密的質量把控,管控部門也需要加大監察力度,安全防控壓力與日俱增。
除了高樓和道路工程之外,超深、超大基坑也越來越多。如南山區華潤深圳灣基坑支護工程,支護面積近6萬平方米,基坑深度為24米~30米,施工難度很大。前海市政工程I標段采用分層立體式,地下道路約1370米,基坑開挖最大深度達到22.8米,土方開挖量達160萬立方米,淤泥層厚,地下空間道路長度以及眾多附屬支路為國內之最。
“人、機、物、料、環”控制不當帶來隱患
深圳多臺風、多暴雨,極端的氣象條件容易造成深基坑坍塌,邊坡垮塌,圍墻、塔吊倒塌等事故,但是,施工安全事故最主要還是由于人為操作不當而引發。江蘇省華建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安全處主任朱濤告訴深晚記者,建筑施工安全的控制,主要在人、機、物、料、環5個方面。
人,主要是安全教育,包括要求進場戴安全帽、穿安全鞋,高空作業系安全帶,要做特殊操作工培訓等。
機,包括塔吊、運輸電梯安全檢查,安全用電,危險設備的安全防護,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
物,包括物品的安全存放和安全使用。
料,包括材料的質量保證和檢查。
環,包括安全網,危險點的識別和安全防護及警示;相關的安全生產制度。
上述5個方面有任何一環節操作不當,便會產生隱患。各企業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不乏會有地下暗挖、深基坑、腳手架搭設等作業,這些施工作業也離不開機械操作。據不完全統計,深圳市施工工地使用的機械設備有十大類,數十種。材料擺放、人員作業、機械運轉交叉,加上施工導致現場環境不斷變化,極易產生安全事故。如事故發生,根據事故等級,由政府相關部門組成調查組,對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調查,最后認定責任主體,由該責任主體對事故負責。
南山區華僑城大廈深基坑支護工程,下雨后,坑內出現積水。
建筑老化和違建等也存在安全隱患
建筑工程中,一些基坑的開挖,地鐵線路的建設,容易造成地面沉降及開裂,危及周邊建筑安全。南山區某大廈基坑工程,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自2015年初開挖,目前開挖深度約為22米。由于北側管線、地表有沉降,產生該段室外和人行道路開裂及臺階下沉等現象。
隨著深圳的不斷發展,既有的房屋逐步老化,而且還存在部分違規建筑。比如,許多業主擅自改動房屋結構修建“樓中樓”,一些自建房主私自加蓋樓層,天長日久堆積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汪四新介紹,深圳經過長久的檢測和學習,不斷地完善房屋建造的標準,形成系統的建筑規范。在標準產生之前,許多的工程在技術、材料、設備上都極不完善,比如使用未處理鹽分的海沙,使用配比不標準的混凝土等,這些歷史因素導致建筑質量層次不齊,存在不小隱患。不少農民房、自建房都是在沒有安全標準的約束下建造的,更是存在極大隱患。
汪四新還介紹,一些建筑的管理和安全防護有時會產生矛盾,部分管理物業為了便于管理,減少人力資源等成本,往往會將多個出入口封鎖,僅留一兩個出口。但是,從安全的角度來看,在面臨重大危險時,保持更多出入口暢通,更易于居民的撤離和疏散。
時刻系好心中的“安全繩”
安全施工,是在建筑工程范疇內最常見的四個字。深圳作為快速發展的現代化城市,每天都有建筑拔地而起。數以萬噸計的鋼筋水泥,通過一雙雙建筑工人的手,以及相關機械的操作,最終造就直通云霄的高樓大廈。
而要將美好理想變為豐滿現實,最重要的恰恰是安全施工,是建筑從規劃、施工、管理到驗收所有環節的安全細節執行到位,是每個在工地上出入的工人,都能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下班。
因此,時刻系好心中的“安全繩”,才能確保這一切得以實現。這就要求包括操作工人、施工企業的管理者、安監管理部門的把關者,都把安全作為衡量自身工作價值的關鍵標準,都在日復一日的施工和管理當中,謹記心中的安全意識。安全意識稍微淡漠一些,危險就會離我們更近一步。綁在背后的有形安全繩要扎緊,心中的無形“安全繩”更是不能松開。
深圳在安全施工管理上依然面臨諸多挑戰。近年來發生的一些重大建筑安全事故,就是血的教訓,必須加以汲取。在深晚記者的暗訪中,發現南山區某房建工程暗藏四大危險源,更是擺在眼前的反面案例。這也在提醒著監管部門,除了學習鄰近香港地區的建筑安全管理經驗,進一步完善安保體系,加大對于工人的安全培訓外,對于那些敢于頂風作案的違法建筑施工案例,處理起來應絕不手軟,最大限度地加大懲戒力度,讓違法施工者被罰到再無僥幸之心為止。